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1-03-08
体验课是当前教育行业最火爆的运营模式之一,市场上1元、4.9元、9.9元体验课层出不穷,玩法基本大同小异。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只是近几年越来越成为主流,一种模式可以规模化的出现,势必有其客观合理性,所以寻本溯源,首先,我想聊聊为什么会有体验课这样一种形式出现,以及这种模式为什么越来越“热”?
体验课模式,核心在“课”,落脚点在“体验”,三个字包含着海量的信息。个人的理解,一般来讲,公司开始尝试体验课不外乎4种原因:
如今用户信息获取逻辑逐渐在由“人找信息”变为“信息找人”,即传统的SEO、SEM获客瓶颈显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百度竞价,获客成本升高、获客量降低,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公司迫切需要优化前端数据获取结构,增加获客方式多样性,来弥补SEO、SEM的缺口。
所以,既然目的是弥补缺口,那关注点就应该有两个:
这种情况更多适用于在PLC模型中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此时市场方向明确,竞争者强大,整个细分市场呈现“群雄并起”,甚至“三国鼎立”,此时抢到更多的用户认知,获得更多的品牌曝光,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蛋糕可能分到更大,即市场份额更大,才更有可能在最后“一统天下”。
所以,在我看来,这类公司往往会将数据量和市场品牌放在首位,ROI会略轻,哪怕当期转化不成功,但是一旦用户进入私域流量池,那我就比竞品更有可能在日后使其产生购买行为,因此用户的留存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其实类似传统模式中的免费试听,只不过试听一般只会将整体课程的前几节直接免费,体系化程度不够,这种原因又会细分为两点:
相比于搜索时期抓取主动或被动数据的直接,在一次体验课的完整周期中,运营者的操作空间更大,更有可能在环节中加入诸如裂变、分销等的营销玩法,间接降低获客成本。这更加考验运营者整体SOP设计的严谨性与创新性,如何能将钩子自然的融入到流程设计中,更能体现运营是一种连接的艺术。
理清了体验课模式出现的原因,前面说到其核心在“课”,落脚点在“体验”,接下来我会分别对这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课程是体验课的1,如果没有这个1,所有附加值的0都是无意义的,在这里我预设已经完成了受众人群定位和课程定位等前期准备工作,直接进入对课程主体的探讨。
既然是课,那么势必是由5大必备要素构成:主题、内容、讲师、服务、价格。这5点都非常重要,但如果非要将它们进行重要性排序的话,我认为应该是:讲师>内容>服务>主题>价格,这与正式课程产品的排序完全不同,主要原因在于用户冲动购买与理性购买的博弈,接下来我会在针对每个要素的阐述中一一具体说明。
为什么我会把“讲师”放在体验课重要性的首位?因为人是最立体的吸引点,无论什么类型的课程,核心都在一个有血有肉的讲师。
试想在去年《奇葩说第六季》热播的时候,如果你突然看到一个推广是詹青云讲法律,你会不会有冲动想点进去看看?在《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第二季》的时候,如果鲍云队长讲记忆方法你会不会蛮好奇的?
抛开这些明星效应的情况不谈,就算一个你可能不认识的人,但是他的背景罗列出来是:
他是老师
他是歌手
你会不会也想要了解下?
上面的3个例子都曾经出现在真实的体验课宣传中,内容并不算刚需,用户都是先被讲师吸引,进而关注到具体内容等其他元素。所以在选择讲师的时候,应尽量挑选形象立体,风格鲜明的,泯然众人的讲师和人工智能读讲义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写外部推广文案的时候,要避免百科式的介绍,应分条罗列讲师的代表性身份,最好总结出一些讲师的独创方法论,下方还可以根据讲师能解决的问题展开介绍,引入情景,在塑造专业感的同时增加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