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1-01-03
一直觉得建筑行业信息化是一块大蛋糕并投身于该行业saas产品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很大的感受、并引发了个人对建筑行业信息化的一些思考,在此与大家交流。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前3季度建筑业总产值为16.2万亿元,其中国内生产总值69.7万亿元,建筑业几乎占比达五分之一。
有数据显示,2019年建筑业从业人数超过5000万,行业相关企业达到300万家,行业劳务用工人员达到5000万,其市场体量空前庞大。
从规模上看、整个行业可谓蓬勃发展、可面对如此庞大的行业、甚至并没有形成垂直于建筑行业的独角兽企业。并且反观该行业信息化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信息化水平、这不禁引起我思考。
1)项目材料、分包、设备与周材租赁四类业务的合同、结算、支付在线审批、自动结算
并通过资金支付倒逼业务规范管理,实现无合同不结算、支付不超合同比例付款。
2)要实现业务在线办理
物资总控计划、需用计划、废旧材料的线上调拨与处理,分包合同签订、变更、结算、支付,设备与周材的进场、停租、出场、结算等业务实现在线办理,从而加强成本过程管控,提高工作效率。
3)要实现台账报表自动生成
物资入出库流水、对账单、结算单,分包与租赁合同、结算及支付等台账,物资与分包等成本报表实现自动归集。
商务人员成本分析直接从线上取数,成本报表编制、商务与物资管理统计、计算、整理等日常工作均由系统自动完成,从而大大减少业务管理人员具体事务性的工作量,使他们腾出更多精力去开源、去关注赢利点、亏损点、风险点。
4)实现远程在线稽查
项目生产经营数据在线共享,实现公司总部、分公司及项目部三级远程在线成本分析、风险自动预警,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撑,强化过程管控,降低管理风险,同时更方便、快捷地为项目部提供服务,提高管理效率。
1)劳务实名制
2017年11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建办市函[2017]763号),提出各地要建立地区实名制管理平台,全面推行实名制管理,到2020年实现全国建筑工人实名制全覆盖。
在此背景下,各承包单位必须配合政府,完成劳务实名制,保障劳务权益。
2)进度管理
项目较为粗放式管理模式,实际进度往往缺乏工程量清单数据支撑,导致各参建方公司高管无法了解工程实际进度.
甲方结算进度,承包单位款项支付进度无法及时,详细了解;对于项目现场工期与总控计划实时偏差情况无法感知,不能实时感知项目产值进度,难以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对比,分析等问题。
3)设备管理
施工总包自由机械的需求计划,油耗,检查,维保管理,租赁机械使用等日常维护。
4)安全监管
安全管理时工程实施过程总的中的重要点,项目总承包方与监理方都需要随时监督安全问题并及时进行拍照记录和改进反馈,如三级教育等。
此外,如今不少地区的监管平台要必须要求项目参建方配套对应的硬件设备监管项目环境,检测扬尘,噪声等指标,实现环保的需求,而传统依靠人工检测,耗费人力,工作效率低,记录数据缺乏客观性以及说服力,与此同时,数据只能用于后期追责,做不到前期预防,及时防治。
监理作为监管方之一,“三管三控”是其工作的核心,合同管理,安全管理,资料管理,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投资控制。
特别是资料管理,项目竣工之后监理方需提交项目过程中的相关资料交付档案局归档,完成资料的合格归档才能正式竣工。
目前基于建设行业信息化,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两种:
通过实际的调研也发现、因为各参建方(业主、监理、施工、勘察、设计)的核心诉求不一样、导致其各方拥有各自的系统去运作,然而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协同办公、各信息系统无疑是座座信息孤岛、没办法提高各节点的效益。
其次、建筑行业信息化往往采取”一锤子买卖”的形式、普遍续费意愿不强
大部分建筑行业信息化没壁垒,个性化需求普遍,系统围绕企业内部管理进行优化。然而建筑行业,项目才是经营管理的核心。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并不能处理项目施工过程的效率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管理解决方案赋能有限。
例如,施工企业就比较关注项目施工中的关节节点问题以及安全问题、这都涉及项目款的接收。
行业技术壁垒低、个性化需求普遍,在对项目施工过程无实际上的帮助时、各参建方对信息化产品的选择更为随意。大部分产品的选择都依赖软件服务供应商的报价决定、成本越低越受青睐。
线上线下要互联互通,就是通过“管理标准化、标准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集约化”的路径,不断简化管理,最终实现融合。具体来讲,信息化、标准化的表单,和平时工作的表单必须统一,不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
此外,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要注重用户体验。
系统所用的语言、所涉及的流程,都必须与实际相符合,但市场上软件开发能站在IT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而没有切实了解项目实际施工状况。